跳到主要內容

相信我,A&F最後還是會活得很好。

A&F(Abercrombie & Fitch)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品牌,堅持不賣大尺碼衣服,目標客群鎖定「18歲到22歲,外貌與身材出眾的白人」。A&F的執行長堅持,他們只想賣衣服給有魅力的人。最近A&F再次躍上新聞,主因是有個美國人Greg Karber(youtube帳號是Gkarber)痛恨A&F的策略,於是在Outlet買了一堆A&F的衣服,並且把這些衣服送給遊民,希望讓A&F的品牌形象從「帥哥美女穿的衣服」變成「遊民穿的衣服」。

這樣的行為引發許多人的討論,許多人支持他的行動,但也有許多人提出反論,例如有人認為Karber的行為不是在羞辱A&F而是在羞辱遊民(但我個人深深認為他也無差別地婊到了Google+,暗示Google+的使用者遠比Facebook跟Twitter來得少,請見影片2分11秒)。暫且去掉這些關於歧視的論述,單從A&F的企業文化與品牌策略來看,我認為A&F是非常成功的公司。採取這種不友善拒絕策略的品牌不只A&F,同為服飾品牌的Tommy Hilfiger就曾因為歧視華人而吃上官司,而2005年以前的蘋果也是這類品牌的經典個案。這類採取高姿態的品牌的特色就是:完全無視以客為尊的概念,甚至更會主動篩選並排除特定客戶。乍看之下這種拒絕客戶把錢往外推的做法完全不合乎理性,但這類品牌訴求反而打中某些人的心坎。

「歧視」是「分類」的一種極端結果。雖然現在有許多人會將各種程度的分類都冠上歧視惡名(例如排除尖叫小孩的餐廳是歧視兒童?我認為針對明確影響他人權益的行為做出裁量不能算是歧視),但其實分類完全是人類的本能,例如嬰兒最初的學習行為就是區辨顏色與形狀再加以分類。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其他人分類成「不那麼好」的一群,但其實每個人每天都在不斷在分類他人,這也正是為什麼絕大多數品牌代言人都俊美勻稱──大家都想變成「好」的一群。但好壞彼此相對,美醜也是。某種程度上我們無法否定A&F的執行長Mike Jeffries說的話:「每所學校內都會有兩種族群,一種是受歡迎的年輕人,另一種是不受歡迎的年輕人,我們當然選擇受歡迎的這一群。其他不符資格的人,就只好被淘汰,我們是淘汰主義者?我們就是。」(A lot of people don't belong, and they can't belong. Are we exclusionary? Absolutely.)

事實上,本來就不會有一個品牌或者一個人,可以討好所有人──即使有些品牌或者人,相對得到更多人的喜好。我們選擇他人,他人也選擇我們。那麼,消費者可以選擇品牌,為什麼品牌不能選擇消費者呢?A&F選擇魅力十足的白種人、Uniqlo選擇廣大的年輕白領與學生、Porsch選擇金字塔頂端的超級富豪、Toyota選擇追求高性價比的一般民眾,這些品牌攜帶的價值觀以及訴求對象都完全不同,但他們都同樣是非常成功的品牌。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下,消費者能自由選擇品牌並以消費決策判定企業是否得以存續,但企業並非完全被動。所有品牌經理必須做出的決策就是:我們的目標客群是誰?我們要用怎樣的手段吸引我們的目標客群?消費者與企業的互動之間,即使消費者掌握了最後的選擇權,但企業仍能透過行銷手段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兩者掌握的權力即使有差異,但也是八比二或者七比三,絕對不是十比零

但為什麼A&F如此讓人厭惡?首先,A&F排除的對象實在是太過廣泛,這世界上只有一小群人符合「有魅力的年輕白種人」。其次,A&F是以外貌、種族與年紀做為篩選依據,這些並不是一般人能靠努力大幅改變的條件──這也就是為什麼LV排除掉的消費者可能遠比A&F還要多得多但大家並不痛恨LV的主因。LV的篩選標準是富裕與否,而每個人都可以抱持變成富人的希望與夢想。最後,A&F排除異己的手段太過露骨。每一個品牌都在找尋自己的客群,並且用這個客群喜歡的方式去取悅他們,A&F挑選的客群,正是喜歡「優越感」的人。A&F並不是「不小心」得罪不是他們目標客群的其他人,而是「刻意」透過傷害其他人的自尊以取悅他們的客戶。這是設計非常精密的商業策略。

試想那些符合條件的人穿上A&F是怎樣的心情。「老子(或老娘)我就是身材誘人、相貌出眾同時又青春無敵,更重要的是,我是白人!」那些他們平常不敢說出口的話,A&F非常貼心地替他們說了,甚至貼心地替他們承受所有社會責難──而他們只要付出比其他平價服飾稍高的價錢就可以用一臉無辜地得到眾人的欽羨。誰會公然指責穿著A&F衣服的消費者呢?除了自取其辱之外,還會遭人說是忌妒心作祟。是的,A&F賣的就是忌妒,那是比夢想希望這類正面情緒更加強烈的負面情緒

至於不符合條件的人穿上A&F,身邊的人嘴裡不說,但心裡想的大概都是「憑你也穿A&F喔?不是仿冒的嗎?」至於許多亞洲人特別愛穿A&F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因為絕大多數黃種人都恨不得自己是白人,白人就是一切美好的象徵,所以即使A&F一隻腳都踩在黃種人臉上,黃種人還是趨之若鶩。如果你覺得這現象很不可思議,那麼只要想想為什麼會有人花錢去SM俱樂部請穿著緊身皮衣的女人把自己綁起來還鞭打自己,或許就會恍然大悟,這就是被虐待狂啊!

當然,有許多人(白人或者非白人)宣稱:我們穿A&F是因為A&F的設計好看。但面對這麼一個形象跟文化意涵都如此強烈的品牌,要說自己只是單看設計,而不是穿起來的時候會有種虛榮感,似乎很難說服人。但不論如何,A&F終究會活得很好,所有的指責、控訴,最後只會成為這個品牌的能量。A&F不怕人罵,只怕人不罵,失去群眾的注意才是這個品牌真正走向死亡的時候。我可以非常大膽地說,A&F的品牌經理整天想的事情,就是如何讓這些反歧視的衛道分子攻擊自己,好更加強化自身的品牌形象。因此,Greg的影片在許多痛恨A&F的人看來可謂大快人心,但事實上不過也變成了A&F的免費宣傳工具;在喜歡A&F的人看來,這段影片也不過是敗犬的吠嚎。這世界上多數時候就是這樣,當別人希望惹你生氣的時候你最好不要生氣,不然反而是趁了對方的意;最好的方式,或許並不是批評這些惹人厭的品牌,而是暗地裡嘲笑用這個品牌的人──畢竟,沒人希望顯得自己很蠢

延伸閱讀

歧視外貌? A&F還教員工如何露出完美人魚線
A&F歧視胖子、華人? 執行長:我們是淘汰主義者
A&F總裁嚇傻仍嘴硬:只是想賣衣服給有魅力的人


留言

  1. 基本上A&F的理念只是個虛的東西,所以很容易被轉換,就像timberland在台灣很紅,好像很潮,但你穿去美國只會被嘲笑說你為什麼要穿工人的鞋子,A&F也一樣,只要當擁有同樣良好條件的人對穿著A&F的嘲笑說這不是乞丐才在穿的嗎?那形象就完全反轉了,而且以設計或藝術美感而言A&F並沒有特別好看,好看的是那些人而不是衣服,so他們可以很容易轉換到別的品牌去,只要足夠的煽動人心塑造形象,就如同A&F可以假造自己的形象一樣,立場可以完全反轉,只要你敢公開嘲笑A&F,因為A&F就會等於愚蠢的代名詞。

    我認為這運動只要有同樣好身材與魅力的人願意持續進行攻擊,那要讓A&F受到重創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且我們生活中也可以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住在美國,也有一雙Timberland的短靴,你想像中,『美國人』對於T牌鞋子是[工人穿的],還會有人嘲笑的傳奇? Very wild.

      刪除
    2. A & F 是唯一 Polo 衫有拉腰身的 ... 其他 Tommy , banana 之類的在貴也沒有阿,所以有身材的自然要穿 A&F 來武力展示阿 ~

      刪除
  2. 樓上留言標準一廂情願啊……看看統一就知道

    回覆刪除
    回覆
    1. 統一又如何了? 如果一個東西他沒有實際的價值存在,而只是用一個理念性很虛無的東西去包裝,才會容易被反轉,而事實上A&F就是如此,品牌可以被塑造也可以被破壞,只看願不願意去做而已,我講直白一點A&F的衣服拿去夜市,你也分不出來他是A&F的,這就是虛的,如果分不清本質上的差異,也不知道怎麼去煽動或更改形象,納說我一廂情願我也只能認了,HTC和三星的事件很直接地告訴你說負面形象宣傳是擁有很大的引響力,而不是空口白話。

      刪除
  3. 確實是一廂情願,人們穿的是品牌跟意向而不是衣服本身,那把夜市的衣服擺到專櫃掛上名牌會如何?誰要來嘲笑A&F?你有辦法扇動那些客群嗎?實際一點BABY哈哈哈

    回覆刪除
  4. 囧呆.... 講這些太複雜了,就這句話
    "但面對這麼一個形象跟文化意涵都如此強烈的品牌,要說自己只是單看設計,而不是穿起來的時候會有種虛榮感,似乎很難說服人。"

    就實際去買來穿來講,他是腰線要多細有多細,領口拉的要多低有多低,然後手臂故意做細一點,讓你練出來的可以填滿他 !!!

    跟義大利的 skinny 和美國其他寬大直桶的版型都不一樣。所以要找一個跟他一樣出發點的牌子來穿,也不是這樣簡單阿 !!

    你看胡瓜最近穿這樣勤,應該是減完肥後開心努買一大包吧 !!!

    至於你說他虛不虛,有的人就是有這樣的需求(我是帥哥耶!! 雖然我穿藍白拖和吊嘎還是帥哥,但是我這樣在微風逛我就輸啦!!!),不然時裝品牌是要怎樣做哩?

    Timberland 在台灣潮,就跟麥當勞早期在台灣潮一樣道理阿,美國窮苦人家吃得東西,價格在台灣就是中產階級收入的人在吃得壓。只能說國民所得差太多啦!! 踢不爛跟Red Wing(米國中產階級穿得吧,在美國和日本不紅,但是台灣紅得優)

    回覆刪除
  5. 基本上沒有這個新聞出來之前,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A&F的政策以及目標客群走向是這樣,身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穿這個品牌的原因單純只是因為他的衣服舒適好穿,而且我本身很喜歡穿非常合身的衣服,就這樣而已,沒有人會覺得穿A&F有什麼優越感,因為他頂多是有點貴的休閒牌,還沒有進階到名牌的階段,所以我相當不認同你這一段「當然,有許多人(白人或者非白人)宣稱:我們穿A&F是因為A&F的設計好看。但面對這麼一個形象跟文化意涵都如此強烈的品牌,要說自己只是單看設計,而不是穿起來的時候會有種虛榮感,似乎很難說服人。」不過,當我看到這個影片時也跟你有一樣的想法,它只會讓A&F更有名。反正品牌這種東西,只能說關乎資本主義文化工業的整個系統運作,沒有什麼誰對誰錯,因為我們都是促使這個系統運作的人,沒有任何人能夠跳脫這個場域的控制。

    回覆刪除
  6. 這樣講也沒錯 但其他的品牌是鎖定某一些客群 其他客群的人可以買嗎? 還是可以啊

    但A&F說好聽一點是排斥 難聽一點就是歧視 你不是他們鎖定的客群 就歧視你 不賣衣服給你

    也許A&F是屬於金字塔頂端 他的訴求是賣給那些少部分優越的人
    但很有趣的是 不只有A&F才在頂端 還有其他家品牌 更甚於他 卻也更能容納其他的客群
    這段影片或許真的幫A&F打到廣告 但效果不一定全是好的

    回覆刪除
  7. 你的論述不是不好,但事實是A&F在美國早就已經不酷了,只是個普通的年輕人買得起的品牌,同樣價位可以買到設計更好的單品,所以有品味的性感白種年輕人早就投身其他品牌的懷抱,早就有時尚評論人寫過A&F的裸男行銷策略證明了販賣性感並不是長久之計。你去outlet看,A&F的店裡一大堆華人歐巴桑。我不是在歧視任何年齡或種族,只是說他們的exclusion已經失效了。

    回覆刪除
  8. 要搞垮A&F還不簡單?就夜市狂賣冒牌貨就好啦。看看Comme des Garçons的tee...

    回覆刪除
  9. 「每所學校內都會有兩種族群,一種是受歡迎的年輕人,另一種是不受歡迎的年輕人,我們當然選擇受歡迎的這一群。其他不符資格的人,就只好被淘汰,我們是淘汰主義者?我們就是。」(A lot of people don't belong, and they can't belong. Are we exclusionary? Absolutely.)
    ---
    上面這句話你居然說沒有人否定?這句話根本就超級危險的,完全是社會爾文主義的想法呀:那些弱勢的、失敗的、就去死一死,淘汰掉就好了啊。

    另外,你說消費者選擇跟生產者彼此都有選擇彼此的權力,只是比例不同,這也是很怪,兩種選擇根本不一樣。消費者的選擇是我不想買某個牌子就不買,不需任何理由,生產者有同樣的權力,不想賣某群人就不賣嗎?生產者頂多只是塑造品牌形象而已,他是選擇自己品牌的形象,吸引特定族群,不是真的去決定要不要賣給特定族群。

    就算單就商業策略討論,A&F的老闆或整個公司公開主張「我只想賣給那些有魅力的人」,這也完全不是一個好的策略,而且根本就只會造成反效果。如果你是一個有魅力的人,聽到老闆這樣說,你還會去買嗎?老闆這樣說,我本來想買都不敢買了,穿在身上感覺超不酷的,好像我是聽到老闆說的話才去買,傻呼呼的。

    最後你說,品牌不怕人罵,就怕沒人罵,這實在有點荒謬。好像品牌這種東西比起不被注意,更喜歡盡量被人罵,喜歡盡量被冠上歧視、汙染、血汗,然後受到關注之後,負面的名聲大噪就會賣得更好,這個理論好像有點太超現實了。當A&F成為歧視的象徵,當社會上有這個共識,真的還有包持著些許優越感的白人敢穿A&F,然後心裡想著「老子(或老娘)我就是身材誘人、相貌出眾同時又青春無敵,更重要的是,我是白人」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r 板友:
      我想你太小看優越主義的歧視心態了。
      商業存在目的是創造利潤,在此前提之下當然可以決定要不要賣給特定族群。當商家需要客源的時候就消費者至上,你提著錢去就是老大。當不想賣時,你捧著錢他也可以不賣。買賣是契約雙方銀貨兩訖,沒有法令規定商家不能選擇消費者,付出的代價就是輿論的攻擊。對公共議題關心的人當然感到非常反感,試問整天跑夜店的帥哥潮男與之交集程度?如果只關心自身魅力來自於總族優越感與壯碩肌肉的族群,會在意老闆或是社會輿論怎麼說嗎?

      以華人社會來說,輿論壓力很強大似乎讓人不敢不從,但歐美的個人主義其實不在乎所謂的「社會共識」還是哪個路人怎麼對你議論紛紛。抽煙、刺青不也是不良的象徵嗎?如果是污染、血汗、童工等等事件,毫無疑問是企業的醜聞。但若是對於目標族群以拒賣的強硬手段選擇,充其量也不過就是行銷策略的應用而已。

      確實世界上沒有人會公開贊同歧視,但反對的另一股力量其實叫做「漠不關心」-照買不誤。而這兩股力量的權衡,造成 hate me or love me 的效果,反而形成讓人無法忽視的存在。而 A&F 的行銷就來自於對於這樣局勢的把握,同時也行之有年。

      如果有一天你帶著你的伴侶預定了一家高級料理準備享受晚宴,入座才發現周圍充滿了飄著刺鼻香水味、挺著大嗓門,用聽不懂的語言放聲聊天的外籍勞工。你可能開始想著:如果這家餐廳能夠有限度地篩選客群就好了-或許這只是符合消費者對於品牌的需求。

      刪除
  10. S版友:
    我首先不是在談法律問題,也不清楚美國的反歧視法是否有禁止出於歧視理由而拒絕販賣給特定人士。A&F也沒有真的不賣給某些人,大家有錢都還是買得到。(他頂多是散佈歧視言論,但歧視言論在某些國家,包括美國某些州,是有可能違法的,參考goo.gl/oFs3q)。

    在某些情況下,店家當然有權利拒絕販賣服務或商品,也有自由設定客群,但這並不代表歧視就是對的。原文中,作者從「企業有選擇客群的自由」輾轉推論出「所以企業也有歧視的自由」,以此在某種程度上把商業歧視正當化,把一切都回歸市場機制,所以沒有道德對錯,只有策略好壞。但我要說的是,不會因為牽涉到商業行為,歧視就變成一種自由,好像不應該被譴責。

    其次,就行銷策略來說,我也不覺得公然散佈歧視言論會是一種加分的舉動。如果他不公然歧視,它的產品會賣比較差嗎?他歧視得更嚴重,產品會賣得更好嗎?A&F固然是一間成功的公司,但直接把它的成功歸功於它的歧視,這頂多是比較有戲劇性,但一點都不合理。

    你說「污染、血汗、童工等等事件,毫無疑問是企業的醜聞,但若是對於目標族群以拒賣的強硬手段選擇,充其量也不過就是行銷策略的應用而已。」這句話我完全無法理解,為何公然歧視不算是醜聞?我拿汙染、童工、血汗來搏版面就不好,但用歧視來博版面就很棒?在歐美國家,尤其德國,種族歧視比你舉的那些醜聞都還嚴重耶,爆一個出來整個企業可能就掰了,還行銷什麼。另外,你說有股反對力量叫「漠不關心者」,這我也不太能理解,漠不關心者應該就不關心A&F講了什麼話,A&F再怎麼公開歧視對它都沒影響,這樣的話,歧視言論對這些漠不關心者怎麼會有行銷作用?要舉反對力量的例子的話,原文舉的那種,A&F越歧視,他就越捧場的優越份子還比較合理一點。

    但我就是正要說,就算是針對優越份子,歧視言論也不會是好的行銷策略。當A&F真的被建立為一個帶有歧視意味的品牌時,優越份子還敢穿嗎?(歧視意味的東西這麼好賺,那我明天去賣納粹臂章不就賺翻了,藍海耶)。你走在路上大叫「老子是比你們都高帥富的上市公司老闆」,你並不會因此沐浴在路人的羨慕眼光之下,而是會被當成神經病。同樣,當A&F清楚地帶有歧視意義時,穿他的人只是在昭告天下,他有病。

    最後我想說,你的最後一段就帶著滿滿的歧視。如果有一天,你去高級餐廳,周遭都是溫文儒雅,輕聲細語的外籍勞工,你會希望餐廳應該篩選客人,不給他們進來嗎?應該不會吧。重點是他們的行為有沒有打擾到你,吵不吵,而不是他們是什麼國籍,他們膚色黑還是白,說的語言是啥,長的正不正,身材好不好。

    回覆刪除
  11. 只因為世界是無法窮盡的文本。
    叔本華﹕「“世界是我的表象”:這是一個真理,是對於任何一個生活著和認識著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
    因為世界只是我的表象,所以無法窮盡。

    回覆刪除

  12. 其實我覺得不管是歧視也好 漠不關心也好 有沒有法律和道德問題都好 都不是本篇作者想要闡述的用意. 作者想講的就是: 說到底這邪惡的極端差異化販賣商品手法就是A&F他們最深最主要的目的. 他們不用嘴巴說 不公開聲明 但就是用所有的產品和行銷還有服務來表達我就是要差異化我的消費者.

    以現在的風靡程度來說 他這樣違背教科書和道德觀念的行銷方式確實是有成功 你越是憤怒越是嫉妒越是抱不平越是有道德觀就越是重了他們的手法 至少現在看起來網路上10篇有9篇在砲A&F 但人家生意就還是很好(就像一堆人說iPhone sucks 但數據還是會說話). 離題了
    作者應該只是想要表達他們的策略罷了! 一堆人在批評他的東西多爛盜版很多過氣了 之類的說實在都感覺是心理不平衡在酸他(尤其又那麼剛好A&F那麼驕傲自負只愛純種優質白人這種挑釁翰歧視的主張) 就讓你更火了.

    我倒是覺得作者的想法和思維非常的細心和全面(先不論A&F本身好壞) 就評估一家成衣集團的策略上來說 作者分析的非常清楚.

    回覆刪除
  13. 一堆健身的朋友都愛穿A&F,感謝A&F只設計給我們穿,真是太用心了 :)

    回覆刪除
  14. A&F過氣的很嚴重,現在只剩下黃皮膚的東亞人特別迷戀,尤其東亞的同性戀族群,但東亞的同性戀族群的穿衣法則十年不變,一整個老派,剛好也反映A&F現在一整個老派的窘況,在這個窘況下跟同性戀族群一樣又只能一直強調外在的身體形象來維持............什麼??

    回覆刪除
  15. 痾...
    可是A&F快要倒了耶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123/319187.htm?from=fb_share_mobile

    回覆刪除
  16. 我自己是肌肉練很勤 也自認為有魅力的人

    但我想 我穿A&F 真的不是你講的那樣
    " ...用他們不敢說出來的話,來替消費者表達對他人的歧視和優越感.....
    還有只有老子或老娘配穿A&F之類的....."

    我的意思是,我穿A&F單純是版型能襯托好身材

    或許我有優越感,但絕對不是文中所表達的那樣
    是以壓迫別人為出發點。我寧可這種自我良好的感覺是隱晦並且是讓自己更喜歡自己,就是單純從自身去感受而已,如果硬要扯到什麼是壓下或排除某些人我才穿A&F,或者假設A&F確實就是帶有這樣的意涵。

    那我情可去找其他 muscle fit 的衣服。

    ( 所以我的看法跟你不同,我覺得他們的CEO是自找死路,講了一些自以為聰明或者是行銷策略的話,這只會打擊原本外型好並且喜歡他們牌子的人,他們也許會想 : 為甚麼要抹黑我們 ? )




    回覆刪除
  17. 英國根本沒人穿A&F 阿,歐洲的同學也是沒看過有人穿...只有亞洲人在穿吧....

    回覆刪除
  18. 只有亞洲人在穿~~這句話的意思有著更多的自我不認同與歧視,我經常在紐約的A&F店,看到許多的歐洲遊客瘋狂掃貨……

    回覆刪除
  19. 分析師不是說歧視他人不會對A&F有影響?

    歧視風波、銷售下滑 美牌A&F宣布男模不再露肌肌

    2015-04-25 10:41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週五(24日)A&F總公司大動作宣布,A&F品牌和旗下的Hollister牌將出現「大幅變革」,意圖拉攏年輕族群消費者回流。公司決定不再依賴員工的健美身材來賣衣服,過去使用的男模打赤膊造勢活動也將不再,就連店內的海報、購物袋和周邊商品,上頭原本的裸男形象也將漸漸淡化。
    據報導,這一波變革的原因和近期A&F銷售量漸漸下滑與從未間斷的歧視風波有關,導致高層不得不檢討過去建立的品牌走向,發現似乎從未對公司銷售量帶來任何好處;同時主導一切的執行長麥克傑佛瑞斯也宣布將於今年12月退休。

    回覆刪除
  20. 7年過去,證明閣下錯得離譜。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雲端情人(Her)──我們都寂寞

《雲端情人》(Her)是第八十六屆奧斯卡獎最多提名獎中相當獨特的存在,不同於主流商業片,非常具有獨立製片的色彩。本片為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自編自導的作品,個人風格極強;這類電影通常容易流於自溺,但史派克瓊斯卻成功地使這部電影超脫於一般小品。 圖、西奧多啟動了O.S.One,也開啟一趟特別的生命之旅。 精神與愛情、肉體與慾望、死亡與永生 所謂的好故事,就是讓讀者摸不到劇情接下來會怎樣發展,但當底牌掀開了之後卻又一切合乎邏輯與鋪陳。《雲端情人》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絕對名符其實。人與電腦相戀的情節設定並不讓人陌生,特別是許多日本動漫都有類似的情節;但《雲端情人》每一幕的鋪陳都讓觀眾感到新鮮。 《雲端情人》的第一幕開始於寂寞。單身已久的男主角西奧多(Theodore)是一位專職替人撰寫信件的上班族,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西奧多擁有非常特別的能力,只要看著寄信人與收信人的照片,透過細膩的表情與動作就能理解對方的情感,替寄信者寫出文情並茂的信件。西奧多傳遞他人的情感,卻壓抑自己的情感。西奧多寂寞,靠著隨機搜尋的電話性愛宣洩慾望,卻遇不到讓他有感覺的女聲,一段失敗的激情電愛瞬間變成黑色喜劇。寂寞的西奧多因著廣告購買了超智能的擬人作業系統O.S. One。西奧多專屬的O.S. One替自己取名為珊曼莎(Samantha),不僅聰明、充滿好奇心,而且還擁有人性。一場人與程式的愛情故事就此開展。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