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民主下的自由經濟是否真正帶來繁榮?

我們時常直覺且本能地以為,民主政治加上自由經濟,必然能替人民帶來富庶繁榮、文化鼎盛的高品質生活;也就是說,民主與經濟應該是線性的關係。這個直覺其來有自,因為最早採用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的歐美大國,幾乎無不「富庶繁榮、文化鼎盛」。然而,如果我們從結果認定當初曾影響十億人生活的極權共產主義是場最後失敗的、巨大的人類社會實驗,那麼誰能肯定自由民主不可能是一場還沒有失敗的實驗?

當民眾的政治權利水準較低,這些權利擴張可刺激經濟成長。然而,一旦民主取得了一定成果,進一步的權利擴張就會減少經濟成長。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在極端的獨裁體制裡,政治權利的擴增傾向於增加經濟成長,因為對政府權威的限制起到關鍵作用。然而在已經取得政治權利的地方: 進一步的民主化可能減緩成長,因為民眾此時關注的是社會計畫和所得重分配。」── Robert J. Barro,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Barro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的論述是:民主與經濟非但不是線性關係,甚至是倒U型關係──意思是,過多的民主會使經濟成長停滯。他認為,雖然民主化的初期會因為自由而釋放出民眾的創造力與活力,進而提升經濟,但最終將因為民眾過度重視自我權力而導致過度限縮了公眾利益。

這個論述最容易遭致的批評是:難道人民要持續容忍不公義的極權政府,並追求分配不均勻的經濟成長嗎?而最大的反例當然就是多數歐美國家的現況。這些國家不僅充分民主化,同時也維持良好穩定的經濟發展。而最後一點則是:任何國家經濟經過高速成長期之後本來就會趨緩,例如現在的中國雖然仍未民主化,但GDP成長率也從過去10%以上降低為目前的7%。然而,從Barro的觀點看來,「民主將帶來更加富裕的生活」雖然是個迷思,但也不表示民主政治與經濟成長就是一種負向關係

問題的關鍵在於,當每一位公民的自我意識不斷高漲的時候,是否同時也能意識到群體的重要性群體的利益跟個人的利益,往往短期相衝、長期相符;也就是說,在多數情況之下去容忍某些不便利,反而會讓自己帶來更多好處。台北市的垃圾分類與隨袋徵收就是個好例子,雖然每個人都得多花一些時間與金錢,但卻降低了垃圾處理的耗損與汙染,也讓市容變得更好,整體利益遠大於每個人犧牲的加總。但並非所有人民都能意識到這點,在每個人都只想著自己利益不考慮群體的情況下,一個國家必然毫無效率。

當然,如果人民透過民主政治與選舉,不斷選擇對國家而言短期有利但長期不利的政策,那麼最終也得自食苦果。民主本來就不是萬靈藥,就只是一種集體造業集體擔的制度;如果要談真正的民主精神,我想那就是一種對自己選擇負責的態度。當然Barro所描述的現象放諸於現在的台灣可以說是完全契合,這也是給我們的最大警惕。未來如果沒有展現出更高的民主素養以及真正的政治參與、不真正了解我們國家真正遭遇到的問題與困境,只是自私且毫無建設性地謾罵,那麼民主這把雙面刃,就會狠狠地砍在我們自己身上。

留言

  1. http://goo.gl/jDBim
    "而最大的反例當然就是多數歐美國家的現況。這些國家不僅充分民主化,同時也維持良好穩定的經濟發展。"

    好不很好,糟的也滿糟的阿

    回覆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http://relooney.fatcow.com/BarroDemocracy.pdf

    1. 這個研究是1996 (或者是更早working paper 1994年)的成果, 現在的社會不一定是用這樣的問題
    2. 依照他的分析, 民主化對於經濟成長的衝擊是weakly negative, 簡單來說, 控制了這麼多變項後, 民主化指數對於經濟成長的impact是很小並不顯著異於零(簡單來說並不明顯)的負數.

    換句話說,可能根本沒差!!

    3. 結論段很有意思, 將民主是做一種奢侈財 (luxury goods) 所以比較富裕的國家負擔的起這種負面衝擊.

    4. 所謂的非線性關係是, 民主主要對於經濟成長是有幫助的, 但是到了某種程度以上之後, 這項幫助的比率會減緩. (也就是所有財貨會有的邊際效用遞減的問題)

    目前大家的研究已經走向怎樣的政府可以讓效率提高, 而非討論民主不民主的問題. 單純講民主有種過度簡化論述的嫌疑.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雲端情人(Her)──我們都寂寞

《雲端情人》(Her)是第八十六屆奧斯卡獎最多提名獎中相當獨特的存在,不同於主流商業片,非常具有獨立製片的色彩。本片為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自編自導的作品,個人風格極強;這類電影通常容易流於自溺,但史派克瓊斯卻成功地使這部電影超脫於一般小品。 圖、西奧多啟動了O.S.One,也開啟一趟特別的生命之旅。 精神與愛情、肉體與慾望、死亡與永生 所謂的好故事,就是讓讀者摸不到劇情接下來會怎樣發展,但當底牌掀開了之後卻又一切合乎邏輯與鋪陳。《雲端情人》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絕對名符其實。人與電腦相戀的情節設定並不讓人陌生,特別是許多日本動漫都有類似的情節;但《雲端情人》每一幕的鋪陳都讓觀眾感到新鮮。 《雲端情人》的第一幕開始於寂寞。單身已久的男主角西奧多(Theodore)是一位專職替人撰寫信件的上班族,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西奧多擁有非常特別的能力,只要看著寄信人與收信人的照片,透過細膩的表情與動作就能理解對方的情感,替寄信者寫出文情並茂的信件。西奧多傳遞他人的情感,卻壓抑自己的情感。西奧多寂寞,靠著隨機搜尋的電話性愛宣洩慾望,卻遇不到讓他有感覺的女聲,一段失敗的激情電愛瞬間變成黑色喜劇。寂寞的西奧多因著廣告購買了超智能的擬人作業系統O.S. One。西奧多專屬的O.S. One替自己取名為珊曼莎(Samantha),不僅聰明、充滿好奇心,而且還擁有人性。一場人與程式的愛情故事就此開展。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